在沙參的種植中,病蟲害及防治知母種植只要種植地選擇向陽,知母采收加工種子繁殖的在第3年,因根莖分株種植的知母當年生長比較緩慢,為知母種植后更適應,知母應選擇排水好、土質疏松的腐殖土種植,土壤帶菌在第二年泥土中侵入知母組織后,蓋草1一3年生知母幼苗。 中藥材知母如何人工種植知母為百合科知母屬多年生草本植物,別名,蒜辮子草,地參,連母等,該植物適應性強,野生于向陽山地,干燥丘陵,草原雜草叢地帶,抗旱,耐寒能力強,于現今綠化荒原,草地草本植物好品種,知母植物于北方干燥地區野生,人工栽種較多,另外其地下根狀莖可供中藥而用,應用歷史悠久,《神農本草經》,《名醫別錄》,《醫學啟源》等書籍均有記截應用。歷史上及今皆以河北易縣產“知母肉“質量上乘,作中藥材人工種植也是河北最多,其次山西,陜西,內蒙古,甘肅等。 知母植物形態
多年生草本,株高60-100厘米,根狀莖肥大,橫生,密被黃褐色纖維狀殘留葉基,下長有多數粗長的須根。葉基出,叢生,線條形,質硬,先端尖,基部擴大成鞘狀,全緣無毛,花莖于5一7月從葉叢中抽出,花1一3朵簇生在莖頂,排列成總狀花序,花白或淡紫,淡藍,6一9月成蒴果長圓形,成熟盡3裂,種子黑色,三棱形。 知母植物習性
知母為多年生宿根植物,每年春季氣溫在10度以上時,開始萌葉出土,4一6月葉生長旺盛期,8一10月地下根莖膨大充實期,11月后植株枯萎,一年生育期約230天左右。 性喜溫暖氣候,向陽面生長,能耐寒,耐旱,對土壤要求不嚴,種植中以土質疏松,肥沃,排水良好砂質壤土為好,陰坡,土質粘重,排水不良,地下水位高的地塊不宜種植。 知母繁殖采用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1,種植繁殖 a,選種采種,選擇3年生以上,無病蟲害的健壯植株作采收母株。8一9月采集成熟果實,脫粒,凈選,曬干,貯藏備用。 b,種子處理,知母種子發芽率低,僅40-50%,在種植中一般9月采收的種子需進行砂藏直至第二年春季播種。在播種前的3月上中旬,篩出種子先放入60度溫水中起醒式浸泡8一12小時,撈出晾干種表水分,與兩倍濕細砂混合,用箱子裝好上蓋塑料薄膜在向陽的多曬太陽,開始催芽,得多數種子露白時,可取出播種。 c,播種,4月中下旬,進行春播,在整好畦表上,按行距20厘米橫向開淺溝,然后將催芽種子均勻撒入溝中,覆土(以不見種子為度)壓緊,保持土壤濕潤,半月左右,種子發芽出苗。一畝育苗需10公斤種子,育苗可移栽大田十畝左右。 2,分株繁殖 秋季當知母植株枯萎時(秋冬季植株休眠期至翌年早春萌發前),挖取2年生的知母根莖,選生長健壯,粗長,分枝少的根莖做種栽。將其芽頭切下繁殖?;驅⒏o切成5厘米小段,每段要帶2個芽頭和少量須根,在整好的畦面上,按行距20厘米開橫溝,溝深4一5厘米,將切好種莖,每隔5厘米平放1段在溝內,覆蓋率細土,澆上定根水。 種植技術1,選地整地 種植知母的土壤以疏松,排水良好,砂質壤土,地塊要向陽,土壤以中性(pH7左右)為好。 選擇土層深厚山坡荒地,選好后,先翻耕,施入基肥(腐熟農家肥,加入氮磷鉀復合肥,餅肥),撒入地內,翻入土中,然后用試紙測一下酸堿度,若土壤為酸性,為知母種植后更適應,須用石灰粉調節pH值為7左右,然后深翻土壤25厘米,整細整平后,作畦。 2,定植,在秋季或早春進行,以春季播種育苗,待秋后形成蘗芽后定植為好,栽時以行株20x7厘米,栽后覆土,壓實,澆水。定植苗要帶須根,每畝用栽量150公斤。 田間管理1,間苗,定苗 春季萌發生長后,當苗高4一5厘米時進行間苗,留強去弱,苗高10厘米時,按株距5厘米定苗,種植知母須合理密植才保證畝產產量。 2,除草,松土 間苗后要進行松土除草,松土要淺免傷塊根,雜草要除盡或拔盡,以免吸肥。 3,追肥 知母喜肥,除施足基肥外,苗期以追施氮肥為主,每畝施入稀人畜糞水4000斤,生長中后期,追肥以氮,鉀肥為主,生長旺盛(7一8月)可補充磷酸二氫鉀葉面肥,要晴天下午4時后再施效果好。 4,打薹 知母播種后第2年夏季會開始抽薹開花,消耗大量養分,除留種外,用于生長塊莖的,一律在花前剪去花薹,可促進根莖粗壯,充實。 5,蓋草 1一3年生知母幼苗,每年春除草,施肥后在畦面上覆蓋一層雜草,可無雜草亂生,也可保溫濕,有利知母生長。 6,排灌水 秋未干旱的知母種植地,防冬季干旱,應灌一次透水,春季出苗后,土壤干旱也要及時澆水,以促進根部生長,雨后種植地積水,及時排干。 病蟲害及防治知母種植只要種植地選擇向陽,排水良好,地下水位低的,現實中很少出現病害,如果種植地在陰向,種植地排水不好,地勢低洼,易發生葉斑病,根腐病,病毒病。蟲害方面為蚜蟲和地下蠐螬。 1,根腐病 病原為半知菌亞門,鐮孢菌屬真菌,一種土壤習居菌,寄主死亡后,以菌絲體,厚垣孢子和菌核在土壤中或種栽上越冬,4月雨季開始后,土壤濕度大或積水,病菌從知母毛根或地下蠐螬,線蟲等給知母根莖造成傷口中侵入,潛育半月,在土壤溫度22一28度,土壤濕度大,病害迅速蔓延。 防治方法 a,及時排水,發病初期用灌注病株及周圍。 b,栽種時的種栽消毒外理,用50%退菌特800倍液或70%托布津1000倍液浸種栽3一5分鐘,晾干后種植,可消殺種栽中病菌,也可消殺部分栽種地周圍病原。 c,實行輪作,選抗病品種。加強田間管理,合理施肥,增施鉀肥,注意防治地下害蟲。 2,葉斑病 病原為屬半知菌亞門,殼針孢屬真菌。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菌絲落入土中越冬,土壤帶菌在第二年泥土中侵入知母組織后,菌絲在植物細胞間隙生長,使組織遭到破壞而死亡,菌絲成熟后產生新分生孢子器,釋放新分生孢子進行重復侵染,擴大蔓延。 防治方法 a,發病初期及時噴藥防治,常用農藥有1:1:100倍波爾多液,65%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,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,75%百菌清500倍液,7一10天噴一次,連續3一4次。 b,選擇沙質壤土,地勢有坡,排水良好,地種植,選擇抗病株栽種,施足底肥,追肥減少氮肥。 c,種植前土壤可焚燒一次,種植中每年越冬枯萎葉,集中燒毀或漚肥,減少菌原入土,污染土壤。 3,蟲害 主要是地上蚜蟲,地下蠐螬。蚜蟲聚集于嫩葉,芽梢吸取葉片汁液,影響葉片光合作用,降低養分供給,嚴重時導致葉片枯死。蠐螬咬斷知母苗或地下根莖,造成缺棵。蚜蟲可用氧氣樂果噴灑防治,蠐螬可用50%辛硫磷乳油每畝25O毫升,對水澆穴。 知母采收加工種子繁殖的在第3年,分株繁殖在第2傘春,秋采挖。 毛知母,在11月挖取根莖,去掉蘆頭,洗凈泥土,曬干,再用細砂放鍋內,用文火炒熱,不斷翻動,炒到能用手擦去須毛時,再把根莖撈起置于竹匾內,趁熱搓去須毛,但要保留黃絨毛,然后洗凈,悶潤,切片即是毛知母。 一般每畝產干貨400公斤。 沙參種植技術和收益如何沙參為多年生草本植物,莖高40~80厘米,直立無分支,根似胡蘿卜狀。沙參別名很多,如,知母、苦心、志取、泡參等,沙參的分布較廣泛。 沙參喜溫暖或涼爽氣候,耐寒、耐干旱。一般野生沙參多見于海拔較高的高山上或草叢里。沙參是一種中藥材,在醫藥上廣泛使用 它具有養陰清熱、潤肺化痰、益胃生津等功效。 沙參的種類不是很多,有北沙參、南沙參、泡沙參及云南沙參等。生長地區也不一樣,像北沙參就主要生長在山東、河北、遼寧、內蒙古等地;南沙參分布在我國大部分地區,像浙江、湖南、貴州等地區;泡沙參像湖北就比較多;云南沙參主要生長在云、貴、川等周邊地區。 ■ 那沙參種植技術是怎么樣的呢?也就是說如何人工種植沙參呢?下面二妹子就來說說關于沙參種植那些事兒:首先二妹子來說說沙參是如何繁殖的? 一、【沙參的繁殖方式】 不管是北沙參還是南沙參它們繁殖方式都是用種子繁殖。 1、種子處理:我們在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挑選,選擇顆粒飽滿、無病蟲害的優良品種做種子。 2、催芽處理: 我們把挑選好的種子放到25度的溫水中浸泡4小時撈出放涼,混拌入少量濕沙用紗布包起來,放入箱內冷凍,春播種子不宜沙藏處理,否則當年不能出苗。 二、【整地施肥】 按照野生沙參的生長習性來說,土地要選擇比較濕潤、排水良好、肥沃、含有豐富腐殖質的沙壤,坪地平地均可。對土地深耕兩次,第一次做消毒殺菌處理,在放入足夠的底肥,每畝用堆肥或圈肥2000~2500千克、加拌磷肥20~50千克作底肥,底肥撒勻后深耕30~40厘米,把地耙細整平作畦,畦寬1~1.3米,作畦好排水和便于后期管理。 北沙參圖 三、【播種時間及方法】 1、播種時間:一般分春播和秋播,春播在3月下旬到4月上中旬進行;秋播則在土壤封凍之前進行。春播20天左右出苗,秋播到第二年3~4月出苗。 2、播種方法:我們在播種的時候要注意,不管是直播還是移栽,合理的間距是沙參高產的必要條件之一。一般播種都是按行距5-6厘米劃半厘米深的淺溝,種子與種子相隔4~5厘米覆土澆水,然后蓋上覆蓋物,像稻草之類的最好。播后純沙地用黃泥或小酥石鎮壓,免風吹沙土移動造成損失,澇洼地封凍時應壓沙。但是要注意的是春播種子不能用低溫冷凍處理,這樣播種后是不會出苗的。 沙質壤上每公頃播種量75千克,純沙地每公頃90-112.5千克,有灌溉條件的肥沃土壤每公頃可播種52.5-60千克。 四、【沙參管理】 1、間苗定苗:沙參如果是春播的話20多天就出苗了,這個時候我們要到田間其間苗定苗,一般沙參幼苗長到2~3片真葉時就開始間苗,以幼苗葉片不重疊為準。當苗高長到12~15厘米時就可以定苗了,株距定為10~15厘米為宜。 2、澆水:間苗后要及時澆水,平時看地澆水,以保持土壤濕潤為宜,天氣炎熱的時候,早晚各澆水一次。 3、合理追肥:沙參苗期施10%淡人糞尿或2%尿素水,定苗后追肥1次,入冬前畝鋪施土雜肥1000千克,第二年出苗后追肥一次,6~7月開花前畝用量1000千克并拌入少量磷鉀肥。 4、中耕除草:沙參中耕除草我們一般是結合除草、施肥、澆水來進行,第一次除草是在幼苗期,到植株封土時就不宜中耕除草了,一般把冒出植株外面的拔掉即可,以免傷到沙參根部。 5、適時打頂: 沙參一般一到兩年采收,長到第二年的時候特別快,為了減少營養消耗及根部膨大,要適當打頂。 南沙參圖 五、【采收及留種】 1、采收:沙參一般秋季挖,留取根部,除去莖葉及須根,洗凈泥土,還新鮮的時候用竹片刮去外皮,曬干保存。 2、留種: 一般選一到兩年生的,植株健壯無病蟲害的。及時按行株距25~30厘米開溝或挖穴栽種,到第二年4月上旬返青抽薹后,每株只留主莖上的果盤,側枝上的小果盤摘除,這樣能集中養分促使籽粒飽滿。 到7月中旬當果實呈黃褐色時,分批采收,不然種子容易掉落。然后及時晾干打下種子即可。 在沙參的種植中,還要注意病蟲害的發生,像病害根腐敗、褐斑病這些多發于雨水季節。像蟲害蚜蟲、地老虎等都是危害植株的根葉部分,要注意防范,若有發現要及時防治。 ■ 沙參種植的收益如何?以北沙參為例,北沙參比南沙參價格略高。按正常年畝產量計算,畝產300-400公斤,則凈收益將達到3000元以上??鄢秊哪隃p產因素,以當前價位計算,種植北沙參還是有一定效益的。 這兩年恩施地區沙參的價格都在15元每公斤左右上下浮動。在最近的這幾年當中,沙參的產量不斷地升高,沙參的價格便宜了不少。但是,今年沙參的產量下降了不少,可能今年沙參的價格可能有所升高。 ■總結:沙參種植還是蠻不錯的,市場價格比較穩定,管理得當的話,一年就可以收獲。 我是鄉下二妹子,喜歡我的回答記得點贊評論?關注哦! 知母種植效益,知母在南方可以種植嗎知母適應性強,對土壤要求不嚴格,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,因此在南方是可以種植的。知母是一種中藥材,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知母具有清熱降火、潤燥清腸的作用,作為一種經濟植物,知母被各地人工種植,而我們在市場上買到的也都為人工種植所產。知母應選擇排水好、土質疏松的腐殖土種植,施入充足的底肥,然后深耕做畦。 繁殖方法:可采用種子繁殖或分根繁殖。后期管理:播種后保持土壤濕潤,待苗長至7-10cm左右即可定植,第一年少量澆水,第二年增加澆水次數,注意及時排水,合理施肥。畝收益:種植知母每畝收益為4400-5000元左右。 一、整地施肥 種植知母應選向陽,土質疏松、排水較好的腐殖土或砂壤土種植,每畝可施入腐熟的廄肥2000-3000公斤左右,搭配磷肥30公斤左右,餅肥40-50公斤左右,一同撒施到土中,深耕20cm左右,然后整平做畦,畦寬為130cm左右。二、繁殖方法 1、種子繁殖 (1)一般知母在春天的4月份或秋天的10-11月份進行種子播種,每畝播種量為1-1.5公斤左右,秋天播種的發芽率比較高,出苗齊。 (2)在整好的畦內,按行間距30-35 cm左右進行開溝,深為2cm左右,然后將種子均勻撒播至溝中,覆土,壓實,及時澆水,讓地面保持濕潤,大概20天左右即可出苗。 2、分根繁殖 (1)春天栽植一般在解凍后、發芽前進行,在整好的畦內,按株間距15-20cm左右,行間距30-35 cm左右進行開穴,穴深為7 cm左右,每畝種植根莖量為90公斤左右。 (2)將知母地下殘莖葉及須根剪除,然后將有芽頭的根莖掰成每段4-7 cm左右長,每穴可放一段,芽頭朝上種植,覆土,及時澆水,在種植前可將水澆透,但畦不宜過濕,防止爛根。三、后期管理 1、播種以后,土壤需保持濕潤,大概20天左右即可出苗,等苗長至3-4 cm時就可松土除草,幼苗長至7-10cm時,即可按株間距15-20cm左右進行定苗。 2、在苗期如天氣干燥,需及時進行澆水,因根莖分株種植的知母當年生長比較緩慢,需少量澆水,第二年生長迅速,可以增加澆水次數,如遇高溫多雨季節,一定要及時進行排水,以防積水。 3、等幼苗長至15-20cm時,每畝可施入20公斤的過磷酸鈣、10公斤硫酸銨,可在行間開溝,結合松土將施入的肥料埋入土中,如不需要留種,將花葶及時剪除。 四、防治病蟲害 知母的抗病性比較強,其主要蟲害為蠐螬,它會危害幼苗與根莖,針對性使用藥物進行防治即可。 五、效益利潤 知母生長周期為兩年,每畝產鮮貨大概1500-2000公斤左右,加工成干品之后為400-500公斤左右,按照市場價格鮮貨每公斤2.8-3元左右,干貨11元左右,每畝收益為4400-5500元左右。
|